时间: 2025-04-29 01:2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21:36
词汇“征鼙”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古代诗词中较为常见。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征鼙”进行深入分析:
“征鼙”字面意思是指战鼓,特指古代军队出征时所敲击的鼓。在古代,战鼓是军队行动的信号,也是鼓舞士气的重要工具。
在文学作品中,“征鼙”常用来象征战争、出征或边塞的艰苦生活。例如,在古代边塞诗中,诗人常用“征鼙”来表达对战争的感慨和对边疆士兵的同情。
“征鼙”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的“征”指征伐、出征,“鼙”指小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降低,主要保留在文学作品中。
在**古代,战鼓是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战斗的信号,也是文化和军事仪式的一部分。因此,“征鼙”在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提到“征鼙”,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士兵的牺牲以及边塞的孤寂。这种联想往往带有一定的悲壮和哀愁。
由于“征鼙”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感和主题。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利用“征鼙”的象征意义来增强作品的深度和情感表达。例如,在描述一个关于战争的故事时,可以通过“征鼙”的声音来营造紧张和悲壮的氛围。
视觉上,“征鼙”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战场上尘土飞扬、士兵奋战的场景。听觉上,则可能让人想象到战鼓沉重的敲击声,回荡在战场和边塞之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战鼓也有其特定的名称和象征意义,如日本的“太鼓”在某些场合也具有类似的象征作用。
“征鼙”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在学*和理解*古代文学和历史时,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词汇。通过深入学“征鼙”,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古代文学作品的情感和主题,同时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古代的文化和历史。
1.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
2.
【鼙】
鼙鼓,中国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汉以后亦名骑鼓。
【引证】
《说文》-鼙,骑鼓也。 、 《周礼·大司马》-旅帅执鼙。 、 《六韬·虎韬·军略》-击雷鼓,振鼙铎。 、 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组词】
鼙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