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0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07:51
“三王墓”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指的是埋葬三位国王的墓地。基本含义通常涉及到历史、考古或文化遗产的领域,指的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和考古价值的地点。
“三王墓”这个词汇的词源直接来源于中文,指的是埋葬三位国王的墓地。在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中,这个词汇被广泛使用,用以指代特定的历史遗址。
在文化中,“三王墓”可能与特定的历史或传说相关联,代表着古代王权的象征。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与文化遗产保护和历史教育相关。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敬畏和好奇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古代的权力和神秘。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历史的探索欲望。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曾参观过类似的考古遗址,可能会对这个词汇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将“三王墓”描绘成一个充满历史和神秘色彩的地方,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到古老的石碑和陵墓,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古代的祭祀仪式。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有类似的词汇,如“三位国王的陵墓”,但其具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会有所不同。
“三王墓”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历史和考古学的术语,也是一个激发想象和探索欲望的词汇。通过深入学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在文化和历史中的意义。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王】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引证】
《诗·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 《史记·项羽本纪》-欲王关中。 、 、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作皇帝,称王。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公孙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商君书》-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
3.
【墓】
(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墓。泛指坟墓)。
同本义。后不加区别,统称作墓。
【引证】
《说文》-墓,丘也。 、 《广雅》-墓,冢也。 、 《论衡·讥日》-墓,土也。 、 《周礼·墓大夫》注-冢茔之地。 、 《礼记·曲礼》-适墓不登垄。 、 《礼记·檀弓》。注:“墓谓兆域,今之封茔也。”-古也墓而不坟。 、 《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 《礼记·檀弓上》-古也墓而不坟。 、 张溥《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组词】
墓庐、 墓隧、 墓堂、 墓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