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5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4:54:44
词汇“三班借职”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推测其含义可能与“三个班次之间借调职位”有关,但这只是一个非常模糊的猜测。由于缺乏具体的使用实例和明确的定义,我们将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由于“三班借职”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提供一个确切的基本定义。它可能是某个特定行业或组织内部的术语,用于描述员工在不同班次之间轮换工作的安排。
由于缺乏具体的使用实例,我们无法讨论该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它可能出现在某些特定的行业文献、组织内部文件或特定的讨论中。
由于“三班借职”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提供具体的例句。
由于“三班借职”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列出与其相关的同义词和反义词。
由于“三班借职”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探讨其词源和历史演变。
由于“三班借职”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分析其在特定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
由于“三班借职”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讨论其带来的情感反应或联想。
由于“三班借职”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分享与其相关的个人经历或故事。
由于“三班借职”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尝试将其融入到诗歌、故事或其他创作中。
由于“三班借职”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结合图片、音乐或视频探讨其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由于“三班借职”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比较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
由于“三班借职”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总结对其的理解。它可能是一个特定行业或组织内部的术语,但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并不常见。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了解和使用标准词汇更为重要。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班】
(会意。从玨,从刀。金文,中间是刀,左右是玉。象用刀割玉。本义:分割玉)。
分瑞玉。瑞玉是古代玉质的信物,中分为二,各执其一以为信。
【引证】
《说文》-班,分瑞玉也。 、 《书·舜典》-班瑞于群后。
【组词】
班瑞
3.
【借】
(形声。从人,昔声。本义:借,借进,借出)。
借进。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即藉字之转注。古只作藉。”-借,假也。 、 《广韵》-借,假借也。 、 《晋书·阮裕传》-借无不给。 、 宋·王安石《伤仲永》-借旁近与之。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允修借书。 、 、 、
【组词】
求借、 挪借、 借当、 借当头、 借典
4.
【职】
(形声。从耳,只(戠zhí)声。“职”是“记”的意思。段玉裁:“凡言职者,谓其善听也。”故从耳。本义:识;记。职为识之本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职,记微也。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章画职墨兮,前度未改。
1. 【借职】 仅有虚衔而非实授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