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5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56:04
词汇“仲长”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可能是一个姓氏或者是一个古代的词汇。由于其不常见,我将基于可能的含义进行分析。
“仲长”可能是一个复姓,如**古代的仲长统。在古代文献中,“仲”有时表示排行第二,“长”则表示年长或首位。因此,“仲长”可能指的是排行第二且年长的人。
“仲长”作为一个姓氏,其词源可能与古代的家族或部落名称有关。在古代,姓氏往往与家族的地位、职业或居住地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姓氏的使用可能有所变化,但在现代社会中并不常见。
在**文化中,姓氏承载着家族的历史和传承。仲长作为一个姓氏,可能与某些特定的家族历史或文化传统相关联。
由于“仲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然而,对于研究历史或姓氏的人来说,它可能唤起对古代文化和家族传承的兴趣。
在个人生活中,除非有特定的家族背景或历史研究兴趣,否则很少有机会使用或遇到“仲长”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仲长”作为一个古代人物的姓氏,赋予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以此来丰富作品的历史感。
由于“仲长”不是一个视觉或听觉上常见的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然而,在想象一个古代场景时,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服饰、建筑或音乐。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仲长”的词汇,因为它是一个特定的中文姓氏。
“仲长”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主要在历史和姓氏研究领域有其特定的意义。在日常语言学*和表达中,它的重要性相对较低,但对于深入了解**文化和历史的人来说,它可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1.
【仲】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中。中亦声。甲骨文、金文作“中”。本义:排行第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仲,中也。 、 《释名》-仲,中也,言位在中也。 、 《仪礼·士冠礼》-伯其甫、仲、叔、季惟其所当。 、 《礼记·檀弓》。按,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谓之且字,且,荐也。表之以字,所以为伯、仲、叔、季之藉也。殷礼二十为字之时,即兼伯仲叔季呼之,周礼始字不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女子则笄而字即称伯姬、仲姬。-五十以伯仲,周道也。 、 杜甫《咏怀古迹》-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 清·黄宗羲《原君》-孰与仲多。
【组词】
仲子、 仲兄、 仲年、 仲弟、 仲叔
2.
【长】
老,年高。
【引证】
《广雅》-长,老也。 、 《孟子》。注:“年长也。”-不挟长。 、 《庄子》-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国语》-齐侯长矣。
【组词】
长艾、 长没
年长,年龄较大。
【引证】
明·魏禧《大铁椎传》-长子灿七岁。 、 《醒世恒言》-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组词】
长君、 长德、 长贤、 长主、 长宾、 长年、 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