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5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55:46
词汇“受纳”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出现在某些专业领域或古文中。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受纳”字面意思是指接受、容纳。在古汉语中,它常用来描述接受或容纳某种事物或情感。
“受纳”由“受”和“纳”两个字组成。“受”字古义为接受,而“纳”字古义为收纳、容纳。在古汉语中,这两个字常组合使用,表示接受并容纳的意思。随着语言的发展,该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被更简洁的词汇所替代。
在**传统文化中,“受纳”可能与儒家思想中的“宽容”和“包容”相联系,强调个体应具备宽广的胸怀,能够接受和容纳不同的观点和情感。
“受纳”给人一种积极、开放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包容、接纳和理解。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共融。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需要“受纳”不同文化背景同事的建议和意见的情况,这需要我保持开放的心态,从中学*和成长。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受纳”:
心若大海,受纳百川,
波澜不惊,静观云卷。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宽广的海洋,象征着“受纳”的无限容量。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宁静而深远的古典音乐,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来表达“受纳”的宁静与包容。
在英语中,“受纳”可以对应词汇如“accept”或“embrace”,它们在不同文化中都强调了接受和容纳的概念。
“受纳”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接受和容纳的基本含义,还蕴含了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宽容与包容。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沟通的深度和广度。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纳】
(形声。从糸(mì),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纳,丝湿纳纳也。 、 刘向《九叹·逢纷》-衣纳纳而掩露。
【组词】
纳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