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5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59:47
词汇“意度过人”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将其拆分为“意度”和“过人”两个部分来理解。
结合起来,“意度过人”可能指的是一个人在气度、胸怀或者理解判断上超过常人,具有非凡的见识和胸怀。
由于“意度过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不太常见。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一个角色具有超凡的智慧和气度。在口语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更常见的表达方式来描述类似的概念。
由于“意度过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意度”和“过人”两个词汇组合而成,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非凡特质。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人的气度和胸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意度过人”这样的词汇可能会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高尚品质和卓越见识的人物。
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那些具有超凡智慧和宽广胸怀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司马迁等。它可能会激发人们对这些人物的敬仰和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太会使用“意度过人”这样的词汇,但我们可以通过它来反思自己在面对问题时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是否能够展现出非凡的见识和胸怀。
在创作中,可以将“意度过人”融入到描述一个角色的特质中,如:“他的意度过人,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奥秘,引领众人走向光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智者的形象,他目光深邃,面带微笑,给人一种宽厚和智慧的感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典音乐,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来营造一种深邃和宁静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一个人的智慧、气度和胸怀来实现。
“意度过人”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应该展现出宽广的胸怀和非凡的见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郭琼东郡人也,形貌丑劣而意度过人。
1.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
2.
【度】
估计,推测。
【引证】
《史记·项羽本纪》-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组词】
忖度、 测度;度空儿
衡量。
【引证】
《礼记·王制》。释文:“量也。”-度地居民。
3.
【过】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引证】
《左传·襄公四年》-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姓,过国之后。
4.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