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5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55:01
施礼: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进行礼仪或礼节性的行为,通常指在社交场合中表达尊敬、感谢或问候的动作。在汉语中,施礼可以指鞠躬、握手、敬礼等具体的行为。
“施礼”一词在汉语中历史悠久,源自古代的礼仪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施礼的具体形式和含义也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表达尊敬和礼貌——始终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施礼是一种重要的社交行为,体现了尊重和礼貌。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场合中,施礼的形式和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古代的士人在见到官员时需要行三拜九叩之礼,而现代社会则更多采用握手或鞠躬。
施礼通常给人以正式、庄重的感觉,它能够营造一种和谐、尊重的氛围。在个人层面,施礼可能让人联想到家庭教育、社会规范和个人的修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在见到长辈或老师时施礼,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施礼”:
晨曦微露,学子施礼, 一鞠一躬,敬意深藏。 师恩如山,礼不可废, 传承千年,礼仪之邦。
施礼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传统的鞠躬、握手的动作,或者是古装剧中的人物行礼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庄重的音乐或礼仪场合的背景声。
在不同文化中,施礼的形式和含义各有不同。例如,日本的鞠躬(お辞儀)、西方的握手(handshake)和***的额手礼(salaam)都是各自文化中表达尊敬和礼貌的方式。
通过对“施礼”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社交和文化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在个人修养还是国际交往中,施礼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礼仪行为,它不仅体现了尊重,也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施礼的正确使用,以展现我的礼貌和尊重。
1.
【施】
(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
旗飘动。
【引证】
《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旖施,柔顺摇曳之貌。 、 《说文》-施,旗貌。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旖旎(施)从风。
2.
【礼】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五礼。 、 《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清·周容《芋老人传》-邀见讲钧礼。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礼于廷。
【组词】
礼神、 礼祠、 礼诵、 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