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4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44:55
词汇“三过”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固定词组,因此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的可能含义和用法。
“三过”字面意思是指三次经过或三次错过。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以表示某人或某物三次经过某个地点,或者某人三次错过某个机会。
由于“三过”不是一个常用词组,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三”和“过”两个字组合而成,表示三次经过或三次错过的意思。
在**文化中,数字“三”常常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如“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等。因此,“三过”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被用来强调某种重复或宿命的概念。
“三过”可能给人带来一种遗憾或宿命的感觉,因为它暗示了多次错过或重复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用“三过”来形容某人多次错过某个重要的机会,或者某物多次经过某个地点。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三过”:
三过那片林,
叶落知秋深。
心随风飘远,
梦回旧时村。
“三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条重复的路径,或者一首旋律中重复的音符。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三过”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数字和动词来实现。
“三过”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使用中不常见,但它可以用来表达某种重复或宿命的概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过】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引证】
《左传·襄公四年》-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姓,过国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