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2:34
浮收勒索: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超出正常标准收取费用,并通过威胁或强迫手段迫使他人支付。基本含义是指在收费过程中不正当增加费用,并使用不正当手段迫使对方接受。
浮收一词源于汉语,指的是超出正常标准的收费。勒索则是一个更广泛的词汇,指通过威胁或强迫手段获取财物。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浮收勒索”这个特定含义的词汇。
在某些社会或文化中,浮收勒索可能与腐败、不诚信等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反映了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和对不正当行为的抵制。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公平、不诚信和被迫屈服的情境。它可能引发人们对正义和道德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服务提供者或商家试图进行浮收勒索,可以通过保留证据并向相关部门举报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诗歌中,可以将“浮收勒索”作为一个象征,代表社会中的不公和腐败,通过艺术手法表达对这些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腐败官员或不法商人进行浮收勒索的画面,通过视觉传达其负面影响。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紧张的音乐或对话,增强情感的表达。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核心含义通常涉及不正当的收费和强迫行为。
浮收勒索这个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描述了一种具体的不正当行为,还反映了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追求。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深度。
辛酉,以图思德劾苏墧浮收勒索,命袁守侗等严鞫之。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收】
(形声。从攴(pū),收(jiū)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收,捕也。 、 《诗·大雅·瞻卬》。传:“拘收也。”-女反收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 《后汉书·张衡传》-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组词】
收领、 收系、 收付、 收考、 收夷、 收劾、 收案、 收掩、 收执、 收禁、 收领
3. 【勒】
4.
【索】
(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同本义 。后泛指各种绳索。
【引证】
《说文》-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 、 司马迁《报任安书》-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 《列士·天瑞》-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 《后汉书·段颍传》-追讨南度河,使军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悬索相引。复战于罗亭,大破之。 、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而索綯。
【组词】
索苇、 索头、 索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