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8:05
浮文(fú wé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浮华的文字或文章。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表面华丽但缺乏实质内容、深度或真实情感的文学作品或言辞。浮文强调的是形式上的装饰性而非内容上的实质性。
浮文一词源自汉语,其字面意思“浮”指的是表面或不深入,“文”指的是文字或文章。随着时间的推移,浮文逐渐被用来批评那些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文学作品或言辞。
在**传统文化中,文学作品往往被期望具有深刻的道德和哲学内涵。因此,浮文常常被视为一种负面评价,因为它违背了文学作品应该传达真实情感和深刻思想的期望。
浮文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空洞、虚伪和缺乏真诚。它可能让人感到失望,因为读者期望从文学作品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和真实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演讲或文章,它们听起来很吸引人,但深入思考后发现内容空洞。这时,我们可能会用“浮文”来形容这些言辞。
在诗歌中,浮文可以被用来讽刺那些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文学作品:
浮文满纸空洞言,
华丽辞藻掩真相。
读者心中空余叹,
何日文坛见真章。
浮文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装饰华丽但内容空洞的书籍封面或演讲背景。在视觉上,它可能与那些过分装饰的图案或设计有关。在听觉上,它可能与那些听起来很动听但内容空洞的演讲或音乐有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luff”或“empty rhetoric”,它们都用来形容那些缺乏实质内容或深度的言辞或文章。
浮文一词提醒我们在写作和表达时,应该注重内容的实质性和深度,而不是仅仅追求形式的华丽。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浮文的含义和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辨别和创造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言辞。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