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2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24:51
狐藉虎威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狐狸借助**的威势。基本含义是指弱者借助强者的力量来吓唬或欺压他人,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的人。
狐藉虎威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原文是“狐假虎威”,后来逐渐演变为“狐藉虎威”。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弱者依附强者以求生存的社会现象。
在传统文化中,狐狸常被视为狡猾的象征,而则是强大的象征。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中弱者与强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弱者如何利用强者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不公平和欺压的行为。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那些依仗权势欺压他人的不道德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他们依仗自己的背景或关系来欺压他人。这时,我们可以用“狐藉虎威”来形容这些人的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狐藉虎威行霸道,
弱者无助泪满襟。
权势之下何人问,
正义何时得伸张?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riding on someone's coattails”或“using someone's name to intimidate others”,但这些表达没有“狐藉虎威”那样形象和生动。
狐藉虎威 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中弱者依附强者以求生存的现象,同时也提醒我们要警惕那些依仗权势欺压他人的行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批判不公平的社会现象。
1.
【狐】
(形声。从犬,瓜声。本义:狐狸)。
同本义。
【引证】
《汉书·文帝纪》。注:“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称狐疑。”-朕狐疑。 、 《易·未济》-小狐汔济。 、 《史记·陈涉世家》-狐鸣呼曰。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锦衾薄。 、 《广东军务记》-狐凭鼠伏。
【组词】
狐丘、 狐白、 狐兔、 狐仙
2.
【藉】
(形声,从艸,籍声。本义:作衬垫的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藉之为言席也。-藉,祭藉也。 、 《仪礼·士虞礼》-藉用苇席。 、 《列子·黄帝》-藉乃燔林。 、 《周礼·大行人》-缫藉九寸。 、 《易·大过》-藉用白茅,无咎。 、 《礼记·曲礼》-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
3. 【虎】 [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4.
【威】
威力;威风。
【引证】
《说文》-威,畏也。 、 《吕氏春秋·荡兵》-威也者,力也。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 、 、 《孟子·公孙丑下》-威天下不以兵革。 、 《汉书·李广传》-威棱威乎邻国。 、 汉·贾谊《过秦论》-威振四海。 、 《明史》-为敛威去。
【组词】
威风杀气、 威弧、 威折、 威服、 威柄、 威畏、 威约、 威凌、 威绥
尊严,威严。
【引证】
《明史》-畏威保位。 、
【组词】
威荣、 威法、 威神、 威裕、 威敬、 威光、 威棱、 威德、 威锋、 威权、 威灵、 威声、 威神、 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