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08:1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8:11:47
曲学诐行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曲、学、诐、行。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如下:
综合起来,曲学诐行 指的是学*不正直的学问,行为偏颇不公正。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学术不正、行为不端的人。
曲学诐行 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曲学诐行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对学术和行为的道德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学术和行为的正直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曲学诐行** 这个成语反映了这种价值观,强调了学术和行为的纯洁性和正直性。
曲学诐行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涉及到不正直和偏颇的行为。在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那些学术不端、行为不正的人物或**。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遇到学术不端或行为不正的情况,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批评。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 曲学诐行 融入到对某个角色的描述中,以此来强调其不正直的特质。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一些学术不端或行为不正的场景,以此来强化 曲学诐行 这个成语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用来描述学术不端或行为不正的情况。
曲学诐行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它强调了学术和行为的正直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维护语言的纯洁性和表达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古之所谓曲学诐行者,不必少、淫邪放僻,显显狼狈,如流俗人不肖子者也。
1.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
2.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3.
【诐】
(形声。从言,皮声。本义:辩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此诐字正义。皮,剥取兽革也。披,析也。凡从皮之字,皆有分析之意,故诐为辩论也。”-诐,辩论也。
4.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