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1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19:56
“曲尘丝”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弯曲的尘埃线。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文学或诗词中,用来形容细小、轻盈且弯曲的尘埃或丝线状物体。
在文学作品中,“曲尘丝”可能被用来描绘细腻、柔美的场景,如描述微风中的尘埃、蛛丝或细雨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或艺术讨论中可能会出现。
“曲尘丝”可能源自古代文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描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在日常语言中逐渐减少使用,但在文学创作中仍保留其独特的韵味。
在**传统文化中,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是一种美学追求。因此,“曲尘丝”这样的词汇在文学作品中被用来营造一种优雅、细腻的氛围。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轻盈、柔美的感觉,让人联想到细腻的自然景象,如微风中的尘埃、细雨等,带来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情感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创作或艺术表达中,它可以用来增强作品的细腻感和艺术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曲尘丝般的细雨,轻抚着窗外的花瓣,带来一夜的宁静与温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细雨或微风的画面,其中细小的水珠或尘埃如同曲尘丝般飘动。结合音乐,可以选择轻柔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细腻、柔美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细小、轻盈且弯曲的物体来传达相似的意境。
“曲尘丝”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它能够帮助表达细腻、柔美的情感和景象,是汉语中富有诗意的一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1.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
2.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湫隘嚣尘。 、 《庄子·逍遥游》-尘埃也。 、 《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 、 《楚辞·招魂》-朱尘筵些。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组词】
浮尘;降尘;灰尘、 一尘不染;尘封、 尘涓、 尘芥、 尘沙
3.
【丝】
(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丝,蚕所吐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 唐·白居易《重赋》-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组词】
丝棉;丝网;丝缰、 丝人、 丝布、 丝妇、 丝子、 丝行、 丝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