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5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58:02
曲尽:这个词由两个字组成,“曲”通常指弯曲、曲折,而“尽”意味着达到极限或完成。结合起来,“曲尽”可以理解为曲折地表达或描述得非常详尽、细致,以至于没有遗漏任何细节。
在文学中,“曲尽”常用于形容作者对某个主题或情感的描写非常细腻,通过曲折的表达方式将情感或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艺术评论或文学批评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同义词:详尽、细致、细腻、透彻 反义词:粗略、简略、肤浅、表面
“曲尽”这个词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和意义在历史长河中相对稳定。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词和散文中,这个词经常被用来评价作品的深度和细腻程度。
在**文化中,“曲尽”常与追求完美和极致的艺术表达相联系。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尽善尽美”的追求,无论是在文学、绘画还是其他艺术形式中。
“曲尽”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深沉和细腻的情感联想。它让我想到那些能够触动人心的艺术作品,那些通过复杂而细致的表达方式揭示人性深处的作品。
在我的写作中,我常常尝试使用“曲尽”这个词来描述那些我深感震撼的作品,无论是书籍、电影还是艺术展览。它帮助我更精确地表达我的感受和评价。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曲尽其柔,洒落在这静谧的夜,每一缕光都是诗,每一声寂静都是歌。”
视觉上,“曲尽”让我联想到那些细腻的画作,每一笔都充满了情感和故事。听觉上,它可能让我想到那些旋律复杂、情感丰富的音乐作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xhaustive”或“meticulous”,虽然它们传达了详尽和细致的意思,但不如“曲尽”那样富有诗意和深度。
“曲尽”这个词在我对艺术和文学的理解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不仅帮助我更深入地欣赏和评价作品,也启发我在自己的创作中追求更高的细腻和深度。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我更加意识到语言的力量和美感。
1.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
2.
【尽】
(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盡,器中空也。
【组词】
尽觞、 尽光
竭;完;没有了。
【引证】
《广韵》-尽,竭也,终也。 、 《小尔雅》-尽,止也。 、 《墨子经》-尽莫不然也。 、 《礼记·哀公问》。疏:“谓竭尽。”-固民自尽。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墨子·公输》-攻械尽。 、 《墨子·七患》-民力尽于无用。 、 《荀子·哀公》-马力尽矣。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林尽水源。 、 唐·王维《观猎》诗-雪尽马蹄轻。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尽吾齿。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尽其肉。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必尽吾力。 、 《聊斋志异·狼三则》-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组词】
尽言、 尽志、 尽哀、 尽盘将军、 尽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