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3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35:57
“此伏彼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这里下去,那里起来。基本含义是指事物或现象在不同地方或不同时间交替出现,连续不断。
“此伏彼起”源自古代汉语,形象地描述了事物交替出现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但其使用场景和语境有所扩展。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连续性和变化性,反映了人对事物动态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动态和连续的感觉,让人联想到自然界的力量和生命的循环。它也常用来形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给人以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感受。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提醒自己要保持灵活和适应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此伏彼起的海浪,是时间的低语,是生命的歌。”
结合海浪的视频或声音,可以更好地理解“此伏彼起”的动态和连续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bb and flow”,用来形容事物的起伏变化。
“此伏彼起”这个成语在描述连续性和动态变化方面非常有力,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广泛使用,也在专业领域中有所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对于丰富语言表达和理解复杂现象都有重要意义。
因为政局的不安定,真是此起彼伏如转轮。
各地的叛乱~。
1.
【此】
(会意。从止,从人。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只脚(止),右边是“人”,意思是一只脚踩在别人身上,是“跐”(cǐ)的本字。①本义:踩,踏。②指示代词,这)。
这;这个 。表示近指的代词,与“彼”相对。
【引证】
欧阳修《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组词】
此等、 此生、 此地、 此个、 此家
2.
【伏】
(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伏,司也。 、 《周礼·犬人》。司农注:“课伏犬以王车轹之。”-伏瘞亦如之。 、 《释名·释姿容》-伏,覆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雌鸡伏子。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子伏己而盐其脑。 、 《史记·项羽本纪》-一府中皆漝伏,莫敢起。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
【组词】
伏尸、 伏肉、 伏地、 伏虎;伏奏、 伏候
3.
【彼】
(形声。从彳,皮声。“彳”(chì)。本义:流行、传播,施加)。
那,与“此”相对。
【引证】
《玉篇》-彼,对此称彼也。 、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 宋·沈括《梦溪笔谈》-此土延续石耳。
【组词】
彼此腾倒着做、 彼苍、 此起彼伏;彼人
4.
【起】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起,能立也。 、 《庄子·齐物论》-曩子坐,今子起。 、 《诗·小雅·沔水》-载起载行。 、 《礼记·曲礼》-请业则起。 、 《墨子·公输》-子墨子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夫起大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