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5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54:28
“桑柘”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桑”和“柘”。桑通常指的是桑树,是一种常见的树木,其叶子是蚕的主要食物,因此在养蚕业中非常重要。柘则指的是柘树,也是一种树木,其木材坚硬,常用于制作弓或其他工具。因此,“桑柘”字面意思是指桑树和柘树,但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可能指代与这两种树木相关的任何事物。
在文学作品中,“桑柘”可能被用来描绘田园风光或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农业或林业讨论中。在专业领域,如农业或林业,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指代特定的树种或相关的产业。
同义词:桑树、柘树、林木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考虑与“城市”、“工业”等现代、非农业词汇相对比。
“桑”和“柘”都是古老的汉字,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历史演变中,这两个词汇一直与农业和自然紧密相关。
在**文化中,桑柘与农业文明和传统生活方式紧密相连。它们不仅是物质生产的来源,也是文化和艺术表达的元素。
提到“桑柘”,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勤劳的农民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种联想可能带来一种平和、满足的情感反应。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在与农业相关的活动中遇到桑柘,如参观农场或参与植树活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桑柘之下,岁月静好,时光如织,编织着生活的每一寸光阴。”
视觉上,桑柘可能让人想到茂密的树林和绿色的叶子。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树木和相关的农业活动在世界各地都有。
“桑柘”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特定的树木,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深度和文化背景。
1.
【桑】
(会意。从桑,从木。桑者。神桑也。本义:植物名)。
一种桑属的落叶乔木 。树皮有浅裂,叶子椭圆形,花单性,花被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实可以吃,嫩枝、根的白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
【引证】
《说文》-桑,蚕所食叶木。 、 《贾子胎教》-桑者,中央之本也。 、 《礼记·内则》-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 《易·否》-系子包桑。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桑。 、 《穆天子传》-天子命桑。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组词】
桑麻、 桑土、 桑户、 桑里、 桑濮、 桑中、 桑落、 桑中之约、 桑中之奔、 桑间月下
2.
【柘】
柘树 。落叶灌木或乔木,树皮灰褐色,有长刺,叶子卵形或椭圆形,花小,排列成头状花序,果实球形。叶子可以喂蚕,木材中心为黄色,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
唐教坊舞曲《柘枝舞》的省称。
【引证】
《警世通言》-柘因零落难重舞,莲为单开不并头。
【组词】
柘袖、 柘舞、 柘枝花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