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1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12:43
敛袖:字面意思是指将袖子收拢或卷起,通常是为了方便做事或表现出一种恭敬的姿态。在古代**,敛袖也常用来形容文人士大夫在正式场合或面对尊长时的礼仪动作。
文学语境:在古典文学中,敛袖常用来描绘人物的举止,如“敛袖而立”形容人物端庄、恭敬。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敛袖较少直接使用,但“卷起袖子”则常用来表示准备开始工作或面对挑战。 专业领域:在礼仪学或历史学中,敛袖可能被用来讨论古代礼仪或服饰文化。
同义词:卷袖、收袖 反义词:展袖、扬袖
词源:敛袖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的“敛”字意为收拢、聚集,“袖”即衣袖。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敛袖的直接使用频率降低,但其文化内涵和礼仪意义仍被保留在某些传统场合。
在古代**,敛袖是一种常见的礼仪动作,尤其是在面对尊长或正式场合时。它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恭敬和谦逊。
情感反应:敛袖给人以庄重、恭敬的印象,可能引发一种传统、古典的情感联想。 联想:联想到古代文人的形象,或是传统礼仪的场景。
在参加传统婚礼或祭祀活动时,可能会看到有人敛袖行礼,这种场景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敛袖轻拂古琴弦,一曲高山流水间。”
视觉联想:想象一位古装剧中的人物在宫廷中敛袖行礼的场景。 听觉联想:联想到古代宫廷音乐,伴随着敛袖的动作。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动作可能是整理衣领或卷起袖子,但背后的文化意义和礼仪内涵与敛袖有所不同。
敛袖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体现了古代的礼仪文化,也反映了语言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在现代语境中,虽然直接使用较少,但其所蕴含的恭敬和庄重的情感依然值得我们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加以体会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