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3:2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3:22:35
词汇“敛费”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收取费用或税款的行为。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敛费”进行深入分析:
“敛费”字面意思是指收取费用或税款。其中,“敛”字有收集、聚集的含义,“费”则指费用或税款。因此,“敛费”通常指的是官方或组织向个人或企业收取费用的行为。
“敛费”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其中“敛”字古已有之,意为收集、聚集,而“费”字则指费用或税款。在古代文献中,如《周礼》、《礼记》等,已有关于“敛”和“费”的记载,但“敛费”作为一个固定搭配,可能是在近现代逐渐形成的。
在**传统文化中,“敛费”常常与官员的贪污腐败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文学和历史记载中,这一词汇往往带有负面色彩。在现代社会,“敛费”则更多指代正常的政府收费行为,但也可能引发公众对费用合理性的质疑。
“敛费”一词往往给人带来负面情感,因为它可能与不合理的收费、贪污腐败等负面现象联系在一起。在个人表达中,使用“敛费”可能会传达出对收费行为的不满或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敛费”的情况,如物业费、停车费、医疗费等。这些费用的收取是否合理,往往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敛费”作为一个象征,代表不公或贪婪,如:
官府敛费如山重,
百姓负担似海深。
在视觉上,“敛费”可能让人联想到堆积如山的账单或税单;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起收款机“叮咚”的声音或官员严厉的命令声。
在不同文化中,“敛费”的概念普遍存在,但其具体表现和公众接受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国家,政府收费行为可能更加透明和合理,而在另一些国家,则可能存在较多争议。
通过对“敛费”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和用法。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准确使用“敛费”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传达对收费行为的看法和态度。
1.
【敛】
(形声。从攴(pū),佥(qiān)。本义:收集,聚集)。
同本义(收集的对象是物,常是财物)。
【引证】
《说文》-敛,收也。 、 《周礼·夏官·缮人》。注:“敛,藏也。”-既射则敛之。 、 《汉书·食货志》-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敛赀财以送其行。
【组词】
敛局、 敛衣
2.
【费】
(形声。从贝,弗声。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本义:花费 )。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费,散财用也。 、 《广雅》-费,耗也。 、 《吕氏春秋·安死》。注:“财也。”-非爱其费也。 、 《论语·尧曰》-君子惠而不费。 、 《商君书·垦令》-上不费粟,民不慢农。
【组词】
费耗、 费钞、 费钞费贯、 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