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0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08:10
“敛色屏气”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收敛颜色和屏住呼吸。基本含义是指人在某种情境下表现出谨慎、恭敬或紧张的态度,不敢大声说话或表现出明显的情绪,通常用来形容人在权威或重要场合下的谨慎行为。
“敛色屏气”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对礼仪和尊重的重视。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表达,强调在权威面前应有的恭敬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人在特定情境下行为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权威和长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观。因此,“敛色屏气”这个成语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准则,即在权威或重要人物面前应保持谨慎和恭敬。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严肃和紧张的。它让人联想到在重要或正式场合下的拘谨和不安,可能引发对权威的敬畏或对场合的重视。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描述自己在面试或重要会议中的紧张状态,或者观察他人在类似情境下的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敛色屏气于朝堂,心怀敬畏语不扬。”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严肃的会议室中,面色凝重,呼吸轻微,表现出谨慎的态度。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低沉、庄重的背景音乐,增强这种紧张和严肃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行为来传达相似的意义,如英语中的“on one's best behavior”。
“敛色屏气”这个成语在描述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时非常有效,它不仅传达了谨慎和恭敬的态度,还反映了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县之奸豪,皆敛色屏气,指权相戒,不可犯公法。
1.
【敛】
(形声。从攴(pū),佥(qiān)。本义:收集,聚集)。
同本义(收集的对象是物,常是财物)。
【引证】
《说文》-敛,收也。 、 《周礼·夏官·缮人》。注:“敛,藏也。”-既射则敛之。 、 《汉书·食货志》-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敛赀财以送其行。
【组词】
敛局、 敛衣
2. 【色】
3. 【屏】 作谦词用于信札中,意为惶恐
4.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