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6:12
文过饰非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文辞来掩饰错误”。它指的是用华丽的言辞或表面的修饰来掩盖自己的错误或缺点,不承认错误,反而用各种理由来辩解。
在文学作品中,文过饰非 常用来描述那些虚伪或不诚实的人物,他们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错误,总是找借口来推卸责任。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总是找借口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那些试图通过法律术语或政治辞令来掩盖事实真相的行为。
文过饰非 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具体出处不详,但在许多古代文献中都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中国文化中,诚实和正直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品质。因此,文过饰非 这个词汇常常带有贬义,用来批评那些不诚实的行为。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普遍认为直接面对错误并承认错误比文过饰非更为可取。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诚实和虚伪的行为。在表达中,我倾向于避免使用这个词汇,因为它带有强烈的批评意味。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遇到过一些同事试图文过饰非,但最终他们的不诚实行为被揭露,这对他们的职业声誉造成了损害。这个经历让我更加坚信诚实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谎言的舞台上,他文过饰非,
华丽的言辞掩盖不了内心的虚伪。
在视觉上,文过饰非 可能让我联想到一个戴着面具的人,面具上绘有华丽的图案,但面具背后隐藏着真实的、不那么美好的面孔。在听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我联想到那些听起来很合理但实际上是在掩盖真相的辩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over up" 或 "whitewash",它们都有掩盖错误或缺点
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社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其实错了就老实自己承认,倒是精神安泰的事情;~是最苦痛的勾当。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过】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引证】
《左传·襄公四年》-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姓,过国之后。
3.
【饰】
(形声。从巾,从人,食声。人佩巾有装饰作用。本义:刷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拭。-饰,刷也。 、 《周礼·地官·封人》-凡祭祀,饰其牛牲。
4.
【非】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 、 《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非刀匕是共。 、 《礼记·礼运》。注:“犹失也。”-非礼也。 、 《世说新语·简傲》-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组词】
非常异义、 非度、 非道、 非德、 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