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5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9:16
哀容:指悲伤、忧愁的表情或面容。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人在经历不幸、失落或痛苦时所展现出的面部表情。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哀容常常被用来增强情感的表达,描绘角色的内心世界。例如,在古典诗词中,哀容可以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哀容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看起来很悲伤,或者在描述一个场景时,指出在场的人都有哀伤的表情。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或医学领域,哀容可能与抑郁症或其他心理疾病的症状相关联。
同义词:悲容、愁容、忧容 反义词:喜容、笑颜、欢容
词源:哀容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哀”(悲伤)和“容”(面容)组成。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哀容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描述个人的悲伤表情,也用于描述集体的哀悼或悲伤的氛围。
在许多文化中,哀容被视为对逝者或不幸的尊重和哀悼的表达。例如,在传统文化中,哀容是对逝者家属的同情和支持的一种表现。
哀容往往让人联想到悲伤、同情和关怀。它能够唤起人们对他人痛苦的共鸣,激发同情心和帮助他人的愿望。
在个人生活中,哀容可能出现在亲友去世、失恋或其他重大失落时。这些时刻的哀容是对个人情感的真实反映,也是社会支持网络中的一部分。
在诗歌中,哀容可以被用来创造一种悲伤的氛围,增强诗歌的情感深度。例如:
月光下,她的哀容如霜,
泪珠滑落,凝结成伤。
视觉:哀容可能让人联想到苍白的面孔、下垂的嘴角和湿润的眼睛。 听觉:哀容可能伴随着低沉的哭泣声或无声的叹息。
在不同文化中,哀容的表达方式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公开表达哀容被视为一种社会礼仪,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更倾向于私下表达悲伤。
哀容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悲伤的表情,也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社会互动的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哀容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增强沟通的效果。
1.
【哀】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哀,闵也。 、 《广雅》-哀,痛也。 、 《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 《孟子》。注:“伤也。”-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柳敏碑》-呜呼哀哉。 、 《礼记·檀弓》-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
【组词】
哀咜、 哀诏、 哀哉、 哀毁骨立
2.
【容】
(会意兼形声。小徐本“从宀,谷(gǔ)。”大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容,盛也。 、 《易·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 《汉书·五行志》-言宽大包容。 、 《荀子·解蔽》-故曰心容。 、 《史记·乐书》-广则容奸。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可容一人居。
【组词】
容隐、 容足、 容接、 容盛、 容民、 容民畜众、 容畜、 容受、 容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