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3:40
“急不可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心情非常急切,以至于无法耐心等待。它强调了一种迫切和焦虑的情绪状态,通常用来描述某人对于某件事情的渴望或期待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程度。
在文学作品中,“急不可耐”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增强故事的紧张感和情感深度。在口语交流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表达个人的急切心情,比如在等待重要消息或期待某个**发生时。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个体或团队在面对紧迫任务时的情绪状态。
同义词:迫不及待、心急如焚、急如星火 反义词:耐心等待、从容不迫、泰然处之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情感的强度和表达的具体情境,而反义词则强调了冷静和耐心的态度。
“急不可耐”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情绪描述的丰富性和细腻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依然很高,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表达力。
在**文化中,耐心和克制被视为美德,因此“急不可耐”有时会被视为一种负面情绪的体现。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急切的情绪状态也变得越来越常见。
“急不可耐”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紧张和焦虑。它让人联想到等待、期待和不确定性,这些情感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等待大学录取通知时体验过“急不可耐”的心情。那段时间,每天都在焦急地查看邮箱,希望能尽快得到好消息。
在诗歌中,可以将“急不可耐”融入到对自然景象的描述中,如“春风急不可耐地拂过枝头,唤醒了沉睡的花蕾。”
视觉上,“急不可耐”可能让人联想到钟表的指针快速转动,或者是人物焦急的表情。听觉上,可能是心跳加速的声音或者是时钟滴答作响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n't wait”或“impatiently waiting”,它们传达了类似的急切情绪,但在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上有所不同。
“急不可耐”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普遍的情感状态,还反映了人类对于时间和社会压力的感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六个人刚刚坐定,胡统领已急不可耐,头一个开口就说:‘我们今日非往常可比,须大家尽兴一乐。’
1.
【急】
(形声。小篆字形,从心,及声。本义:狭窄)。
紧,紧缩。
【引证】
《三国志·吕布传》-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
【组词】
急亲戚、 急持、 急窄、 急装、 急绷绷形容把东西拉得很紧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可】
4.
【耐】
(会意。从而,从寸。而亦声。“而”指面颊,“寸”指法度,刑法。在面颊上施刑罚,指剃须。字本作“耏”。从而,从彡。本义:古时一种剃掉胡须两年的刑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不剃发也。-耏,罪不至耏也。 、 《汉书·高帝纪》。应劭注:“轻罪不至于耏,完其耏鬓。故曰耏。”-耏以上请之。 、 《后汉书·高帝纪》。注:“耐,轻刑之名。一岁刑为罚作,二岁刑以上为耐。”-耐罪亡命。 、 《后汉书·章帝纪》注-耏,多须貌。 、 《睡虎地秦墓竹简》-从事有亡,卒岁得,可论?耐。
【组词】
耐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