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5:03
怡颜:字面意思是指面容愉悦、表情和悦。基本含义是指人的面部表情表现出愉快、和悦的状态。
在文学中,“怡颜”常用来形容人物的面部表情,尤其是在描述人物心情愉悦、心境平和的场景中。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美学中,可能会用来描述人的情绪状态或面部表情的研究。
同义词:和颜悦色、笑容可掬、面带微笑 反义词:愁眉苦脸、面无表情、怒容满面
“怡颜”一词源自汉语,由“怡”和“颜”两个字组成。“怡”意为愉快、和悦,“颜”指面容、表情。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如《诗经》中就有“怡我心兮”的用法,现代汉语中继续沿用,但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在**文化中,“怡颜”常与儒家文化中的“和”理念相联系,强调人际交往中的和谐与愉悦。在社会交往中,保持怡颜被视为一种礼貌和修养的体现。
“怡颜”给人以积极、温暖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阳光、春天和温馨的家庭氛围。它能够影响人的思维,使人感到放松和愉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公共演讲中看到演讲者始终保持怡颜,这不仅缓解了紧张的气氛,也使听众感到更加舒适和接受。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万物复苏,她的怡颜如花般绽放,温暖了整个季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张面带微笑、眼神温和的脸庞;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轻快、愉悦的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miling face”或“pleasant countenanc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意义相似。
“怡颜”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人的面部表情,也反映了人的内心状态和社交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表达力。
1.
【怡】
(形声。从心,台(yí)声。本义:和悦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怡,和也。 、 《书·金传》。郑注:“悦也。”-公乃为诗以怡王。 、 《礼记·内则》。注:“悦也。”-下气怡色。 、 《国语·周语》-有庆未尝不怡。 、 《国语》-[亲稚]狗之事大矣,而主之色不怡,何也?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怡然自乐。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心旷神怡。
【组词】
怡心、 怡目、 怡怡、 怡情、 怡魂、 怡养、 怡声、 怡颜、 怡宁
2.
【颜】
(形声。从页,彦(yàn)声。从页(xié),与头有关。本义:印堂)。
印堂,两眉之间。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各本作眉目之间,浅人妄增字耳,今正。眉与眉之间不名颜。…颜为眉间,医经所谓阙,道书所谓上丹田,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颜,眉目之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