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15:2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5:29:32
子弟书:这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尤其是北京一带。子弟书是一种以说唱形式表演的曲艺,通常由一人或多人表演,内容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日常生活。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子弟书常被用作描述传统文化的元素,如在老舍的小说中,子弟书是北京文化的一个象征。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提到子弟书可能会引起对传统艺术或旧时生活的回忆。 专业领域:在曲艺研究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子弟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同义词:曲艺、说唱、评书 反义词:现代戏剧、电影、电视剧(这些是现代娱乐形式,与传统的子弟书形成对比)
子弟书起源于清朝,最初是满族贵族子弟在闲暇时的一种娱乐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普及到民间,并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内容。
子弟书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反映了社会的风俗惯和历史变迁。在现代社会,子弟书虽然不如以前流行,但仍然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子弟书让人联想到悠闲的午后、传统的茶馆和悠扬的旋律,给人一种宁静和怀旧的感觉。
在我的家乡,每年春节都会有子弟书的表演,那是我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部分之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子弟书: “在老槐树下,子弟书声悠扬, 穿越时光的长廊,带我回到那无忧的童年。”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老艺人坐在茶馆里,手持扇子,轻声吟唱着子弟书,周围是聚精会神的听众。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温馨和宁静。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艺术形式可能是街头艺人的表演,如吉普赛人的音乐和故事讲述,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承载着传统和文化的意义。
子弟书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它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1.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2.
【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有绳索围绕于“弋”,象竖立有杈的短木桩。绳索捆束木桩,就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次第”。本义:次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弟,韦束之次第也。 、 《吕氏春秋·原乱》-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
3.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