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5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3:50:46
动肝火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触动或激怒肝脏,引申为因愤怒、生气而情绪激动。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因为某些事情而感到非常生气或愤怒,情绪失控。
动肝火这个词汇源于中医理论,中医认为情绪与内脏有关,肝火旺盛会导致情绪激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广泛用于描述情绪反应。
在**文化中,情绪控制被视为一种美德。动肝火的使用反映了社会对情绪管理的一种期待和规范。
动肝火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强烈的情绪波动感,联想到激烈的争吵或内心的痛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见过朋友因为工作压力大而动肝火,这种情绪的爆发对人际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月色如水,心中的肝火却如烈焰般燃烧。”
动肝火可以联想到火焰的图像,或者是激烈的音乐节奏,如摇滚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lose one's temper" 或 "get angr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指向情绪的激烈反应。
动肝火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情绪状态,还蕴含了文化和社会的期待。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沟通的效果。
1.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2.
【肝】
(形声。从肉,干声。本义:肝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肝,木藏也。 、 《释名·释形体》-肝,榦也。于五行属木,故其体状有枝干。 、 《仪礼·士昏礼》-赞以肝从。 、 《礼记·月令》-祭先肝。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肝肺、 肝鬲、 肝脑、 肝木
3.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