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5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56:26
“仪宇”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仪”和“宇”两个字组成。其中,“仪”通常指仪式、礼仪或者仪表,而“宇”则指宇宙、空间或者气度。结合起来,“仪宇”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仪表和气度,即外在的举止和内在的气质。
在文学作品中,“仪宇”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风度和气质,如“他仪宇轩昂,举止得体”。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场合或描述某人的整体形象时,仍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礼仪培训或形象设计,“仪宇”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同义词:风度、气质、仪表、气宇 反义词:粗俗、无礼、邋遢
“仪宇”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主要用来形容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仪宇”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尤其是在礼仪和形象方面。它体现了个人修养和社会地位,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之一。
“仪宇”这个词给人一种庄重、优雅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举止得体、气质非凡的人,如古代的文人雅士或现代的绅士淑女。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正式的商务会议上注意到一位演讲者的仪宇非常出色,他的举止和言谈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他的职业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仪宇”:
他步履从容,仪宇轩昂,
如星辰般璀璨,照亮夜的苍茫。
想象一位穿着正装、举止优雅的男士,他的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仪宇”的特质。这种形象可以与古典音乐相结合,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营造出一种高贵而庄重的氛围。
在英语中,与“仪宇”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demeanor”或“bearing”,它们都指一个人的举止和气质。然而,“仪宇”更强调的是一种内外兼修的美,这在西方文化中可能不如在东方文化中那么强调。
“仪宇”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人的外在形象,还反映了其内在的修养和气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仪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评价一个人的整体形象,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 《人物志》-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组词】
仪状、 仪观、 仪宇、 仪缀、 仪止、 仪采、 仪相、 仪形、 仪状、 仪望、 仪干、 仪操、 仪举
2.
【宇】
(形声。从宀(mián),于声。“宀”表示房屋。本义:屋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宇,屋边也。 、 《一切经音义》引《说文》-宇,屋檐也。 、 《易·系辞》-上栋下宇。 、 《诗·豳风·七月》。释文:“屋四垂为宇。”-八月在宇。 、 《仪礼·士丧礼》-置于宇西阶上。 、 《汉书·郊祀志》-五帝庙同宇。 、 《淮南子·览冥》-而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间。 、 《资治通鉴》-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组词】
宇堂、 宇达、 宇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