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5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59:35
刑器:指用于执行刑罚的工具或器械,如古代的枷锁、鞭子、刑杖等。这些器具通常用于惩罚犯罪者,以示警戒或实施体罚。
刑器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刑”指刑罚,“器”指工具或器械。随着时间的推移,刑器的种类和使用方式发生了变化,但其核心含义始终与刑罚执行相关。
在古代社会,刑器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权威的重要象征。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对刑器的使用和看法存在差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刑器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痛苦、恐惧和压迫。它可能引发对不公正和残酷刑罚的反思,以及对现代法律制度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刑器可能与历史学*或参观博物馆的经历相关。例如,参观古代刑器展览时,可能会对古代刑罚的残酷性感到震惊,从而对现代法律的进步性有更深的认识。
诗歌: 刑器无声,历史长河中沉睡, 枷锁束缚,灵魂在黑暗中颤抖。 法律之手,何时能抚平伤痕, 正义之光,照亮每个角落。
刑器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刑罚的残酷场景,如枷锁的声音、鞭子的抽打声等。视觉上,刑器可能与古代刑罚的图像或博物馆中的展品相关。
在不同文化中,刑器的种类和使用方式存在差异。例如,**古代的刑器如枷锁、刑杖与欧洲中世纪的刑具如铁处女、断头台在形式和用途上有所不同,反映了各自文化的特点。
刑器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反映了古代刑罚的历史和文化,也引发了对现代法律制度和人权保护的思考。通过对刑器的学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法律和社会的发展。
1.
【刑】
同本义。
【引证】
《易·蒙》。注:“兑折为刑。”-利用刑人。 、 《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刑人之父子也。 、 《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 、 《易·本命》-阴为刑。 、 《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阴将始刑。 、 《史记·项羽本纪》-刑人如恐不胜。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刑马作誓。 、 《史记》-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组词】
刑牛、 刑牲、 刑马
惩罚。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刑其长吏。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之当刑。 、 清·方苞《狱中杂记》-彼于刑者。 、 《孟子·梁惠王上》-从而刑之。
【组词】
刑吏、 刑民、 刑臣
2.
【器】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器,皿也。 、 《老子》-天下神器。 、 《易·系辞》-形乃谓之器。 、 《周书·宝典》-物周为器。 、 《周礼·大行人》-其贡器物。 、 《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 、 《韩非子·十过》-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 、 《墨子·公输》-守圉之器。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盆器倾侧。 、 清·周容《芋老人传》-尽一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