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4:17
“刑天”是**古代神话中的一个著名人物,源自《山海经》等古籍。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刑罚之神”或“受刑的天神”。基本含义是指一个被天帝惩罚并斩首的巨神,但即便失去头颅,他依然战斗不息,象征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在文学作品中,“刑天”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的精神。在口语中,可能会用“刑天”来形容一个人非常顽强,不怕困难。在专业领域,如神话学、文学研究中,“刑天”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用以探讨古代神话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同义词:不屈、顽强、坚韧、刚毅 反义词:屈服、软弱、退缩、怯懦
“刑天”一词最早见于《山海经》,后来在《淮南子》等古籍中也有提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刑天”的形象和故事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神话符号。
在**文化中,“刑天”象征着对抗命运、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历史上多次被用来激励人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勇气和决心。在社会背景中,“刑天”的故事也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刑天”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鼓舞。他的形象让我联想到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有坚持到底的勇气和决心。这种联想影响我在面对挑战时的态度和行为。
在我的生活中,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都会想起“刑天”的故事,提醒自己要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例如,在准备一项重要考试时,我会用“刑天”的形象来激励自己不断努力,不轻言放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刑天”: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无头亦无惧,战意永不衰。
在视觉上,“刑天”的形象可以联想到一个巨大的无头战士,手持武器,身姿威武。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战鼓声、呐喊声,营造出一种战斗不息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刑天”的形象,但类似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可以在一些英雄史诗中找到,如《贝奥武夫》中的主人公。
通过对“刑天”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神话形象所蕴含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文化符号,不仅能够丰富我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还能够增强我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欣赏。
1.
【刑】
同本义。
【引证】
《易·蒙》。注:“兑折为刑。”-利用刑人。 、 《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刑人之父子也。 、 《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 、 《易·本命》-阴为刑。 、 《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阴将始刑。 、 《史记·项羽本纪》-刑人如恐不胜。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刑马作誓。 、 《史记》-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组词】
刑牛、 刑牲、 刑马
惩罚。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刑其长吏。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之当刑。 、 清·方苞《狱中杂记》-彼于刑者。 、 《孟子·梁惠王上》-从而刑之。
【组词】
刑吏、 刑民、 刑臣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