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0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0:09:38
万贯赀财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一万贯的钱财”,其中“贯”是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相当于一千文铜钱。因此,“万贯”指的是巨额的财富。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拥有非常多的钱财,通常带有夸张的意味。
在文学作品中,万贯赀财 常用来描绘富有的商人或贵族,强调其财富的庞大和显赫。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财富、经济状况或比较不同人的财富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金融学,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历史上的财富积累或现代的巨额资产。
万贯赀财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货币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由于货币单位的改变,其具体数值的含义已经变得模糊,更多地被用作比喻或夸张。
在传统文化中,财富往往与地位和权力联系在一起。万贯赀财** 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重视,以及财富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角色。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人们对财富的向往或对财富不平等的反思。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奢华的生活方式、权力斗争或社会阶层。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那些通过继承或创业积累了大量财富的人。例如,在讨论某个知名企业家的财富时,可能会用到这个成语。
在诗歌中,可以将万贯赀财 与自然景观对比,表达财富与自然的和谐或冲突:
万贯赀财堆如山,不及一溪清水闲。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商人或贵族的画作,展示其奢华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财物。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市场的喧嚣声或金银碰撞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fortune”或“a king's ransom”,用来形容巨额的财富。这些表达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夸张和比喻作用。
万贯赀财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有力的表达财富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的货币制度,也体现了社会对财富的态度。在现代语境中,它仍然是一个有用的比喻,用于强调财富的巨大和影响力。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和生动地传达思想。
认奋母为其守藏婢,云盗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奋兄弟死于狱中,悉没赀财亿七千余万。
1.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2.
【贯】
(会意。从毌(guàn),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毌”是贯穿之贯,象穿物之形。本义:穿钱的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贯,钱贝之贯也。 、 《汉书》-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挍。 、 唐·白居易《伤宅》-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 、 《诗·小雅·何人斯》-反尔如贯。
【组词】
贯朽
3.
【赀】
(形声。从贝,此声。本义:罚款。小罚改为钱财赎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赀,小罚以财自赎也。 、 《睡虎地秦墓竹简》-不从令者赀一甲。
4.
【财】
(形声。从贝,才声。本义:财物)。
同本义(多指日常生活必需品,包括米粟在内)。
【引证】
《说文》-财,人所宝也。 、 《广雅》-财,货也。 、 《周礼·太宰》。注:“泉谷也。”-以九赋敛财贿。 、 《周礼·职方式》。注:“帛谷货贿也。”-与其财用。 、 《礼记·坊记》。注:“币帛也。”-先财而后礼。 、 《礼记·聘义》。注:“谓璧琮享币也。”-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 、 《六书故》-财之为言才也。凡粟米丝麻材木可用者曰财。 、 《周礼·天官·宰夫》-乘其财用之出入。 、 《韩非子·说难》-暮而果大亡其财。 、 贾谊《论积贮疏》-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组词】
资财、 生财;地财;浮财;洋财;邪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