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5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4:50:41
不資之賞(bù zī zhī shǎng)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无法估量的赏赐”。其中,“不資”指的是无法计量或估算,“賞”则是赏赐的意思。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赏赐非常丰厚,以至于无法用常规的方式来衡量其价值。
在文学作品中,不資之賞常用于描述君主对臣子的极大恩宠或奖赏,强调其超越常规的慷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文学讨论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词汇有助于深入理解古代社会的赏罚制度和君臣关系。
不資之賞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特别是在描述古代君主对臣子的赏赐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极大赏赐的专用词汇。
在古代社会,君主的赏赐是维护统治秩序和激励臣子的重要手段。不資之賞**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是对个人功绩的认可,也是对忠诚和效忠的象征。
这个词汇给人以庄重和崇高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宫廷文化和君臣之间的深厚关系。它也让人思考现代社会中对卓越成就的认可和奖励。
在现实生活中,不資之賞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文学作品时,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表达对极大赏赐的描述。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不資之賞来描绘一种超越物质的价值,如:
星辰之下,不資之賞,
忠诚与荣耀,永存心上。
结合古代宫廷的视觉元素,如华丽的服饰和宏伟的建筑,可以增强不資之賞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宫廷音乐的庄严和宏大。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无价的奖赏”或“不可估量的恩赐”,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超越常规的价值感。
不資之賞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极大的赏赐,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权力结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赀】
(形声。从贝,此声。本义:罚款。小罚改为钱财赎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赀,小罚以财自赎也。 、 《睡虎地秦墓竹简》-不从令者赀一甲。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赏】
(形声。从贝,尚声。本义:赏赐;奖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赏,赐有功也。 、 《墨子经》-赏,上报下之功也。 、 《易·未济》-三年有赏于大邦。 、 《礼记·祭法》-尧能赏均刑法。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善人富谓之赏。 、 《周礼·载师》-赏田。 、 诸葛亮《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史记·项羽本纪》-未有封侯之赏。
【组词】
赏捞、 赏口、 赏田、 赏首、 赏设、 赏赣、 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