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4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4:09
“抱冰公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抱着冰块处理公务。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官员廉洁自律,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坚持不使用冰块降温,以此来表明自己的清廉和节俭。
在文学作品中,“抱冰公事”常用来赞扬那些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官员。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政治廉洁或官员行为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公共管理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官员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抱冰公事”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古代的文献中,具体出处难以考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廉洁自律的官员。
在传统文化中,廉洁自律被视为官员的重要品质。因此,“抱冰公事”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对官员的一种期望,也是对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一种反映。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尊重。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原则、不为私利所动的人。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值得我们学*和传承。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坚持“抱冰公事”原则的老师。他不仅在学术上严谨,而且在生活中也始终保持廉洁自律,这种精神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炎炎夏日,他心如冰,
抱冰公事,清风自来。
廉洁自律,为民所爱,
清官典范,千古传颂。
在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位官员在炎热的夏日里,穿着简朴的官服,坐在没有冰块的房间里处理公务。在听觉上,我可以想象周围人们对他的赞扬和敬佩之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概念,如廉洁自律、勤政为民,在许多文化中都有体现。例如,在西方文化中,“public servant”(公仆)这个概念强调官员应为人民服务,这与“抱冰公事”的精神有相似之处。
通过对“抱冰公事”这个成语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廉洁自律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官员的一种期望,也是对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一种反映。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
当其役者曰:‘又管抱冰公事也。’
1.
【抱】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同本义。
【引证】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遂相与一抱而别。 、 宋·苏洵《六国论》-犹抱薪救火。
【组词】
抱石、 抱嫁、 抱冰
2.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
3.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4.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