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1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12:46
抱头大哭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双手抱住头部,大声哭泣。这个词汇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极度悲伤或绝望时的行为表现,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遭受极大打击或极度悲痛时的反应。
“抱头大哭”作为一个成语,其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它是在长期的语言使用中形成的,用以形象地描述极度悲伤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持着其原有的意义和用法。
在**文化中,哭泣常常被视为情感的自然流露,尤其是在面对重大损失或悲伤时。因此,“抱头大哭”在描述这种文化背景下的情感表达时尤为贴切。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深切的同情和理解。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面对无法承受的痛苦时,那种无助和绝望的情绪。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朋友在失去亲人后抱头大哭,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词汇所传达的情感强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辰黯淡,他抱头大哭,泪水如断线的珠子,滑落在这无情的世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双手抱头,面部表情极度悲伤,泪水横流。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哭泣声和周围环境的寂静。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ailing with grief”或“sobbing uncontrollabl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是相似的。
“抱头大哭”这个词汇在描述极度悲伤的情感时非常有力。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理解和同情他人情感的桥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两人抱头大哭,哭了一场坐下。
这一对被海峡分割了40年的夫妻,一经相见,~,慨叹不已。
1.
【抱】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同本义。
【引证】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遂相与一抱而别。 、 宋·苏洵《六国论》-犹抱薪救火。
【组词】
抱石、 抱嫁、 抱冰
2.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3.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4.
【哭】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xuān),表示号呼;中间象一人擗踊的样子。本义:悲痛出声,声泪俱下)。
同本义(有声有泪)。
【引证】
《说文》-哭,哀声也。 、 张博《五人墓碑记》-哭声震天动地。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素服郊次,向师而哭。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 《苛政猛于虎》-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组词】
哭哭嘶嘶、 哭唠叨、 哭踊、 哭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