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0:5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0:58:29
词汇“[工迟]”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可能的古代汉语含义来进行分析。
在古代汉语中,“工迟”可能指的是做工或工作时的迟缓或拖延。这里的“工”指的是工作或劳动,“迟”则表示缓慢或拖延。
在古代文学或文献中,可能会用“工迟”来形容工匠或劳动者工作效率低下,或者在描述任务完成情况时表示拖延。
由于“工迟”不是一个现代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在古代汉语中,“工”和“迟”都是常用字,组合起来可能是在特定语境下形成的词汇。
在古代社会,工匠和劳动者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进度和社会的生产力。因此,“工迟”这样的词汇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工作不积极的人。
提到“工迟”,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懒惰、不负责任的态度,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后果,如项目延期、质量下降等。
由于“工迟”不是一个现代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工迟”用于描述一个古代故事中的角色,如:“老匠人虽技艺精湛,却因工迟而备受责难。”
由于“工迟”涉及到工作效率,可能会联想到缓慢的节奏、拖延的动作,或者是沉闷的工作环境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slow work”或“work delay”,但具体词汇的使用和文化背景会有所不同。
尽管“工迟”不是一个现代常用词汇,通过对其可能的古代含义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词汇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使用情况。在语言学习中,了解这些词汇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发展。
1.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
2.
【迟】
(形声。本义:慢慢走)。
同本义。泛指慢。
【引证】
《说文》-迟,徐行也。 、 《广雅》-迟,缓也。 、 《诗·小雅·楚茨》-废彻不迟。 、 《诗·邶风·谷风》-行道迟迟。 、 《易·归妹》-迟归有待。 、 《荀子·宥坐》-陵迟故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组词】
迟徐、 迟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