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2:48
工部局: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源自**古代的官制。工部是明清两代中央六部之一,主要负责国家的工程、水利、交通、兵器制造等事务。工部局则是工部下属的具体执行机构,负责具体的工程项目和管理事务。
在文学作品中,工部局可能被用来指代古代的工程管理机构,或者作为一种象征,代表古代官僚体系的一部分。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因为它属于古代官制的特定术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工部局可能会被提及,用以讨论古代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体系。
同义词:工程局、建设局(现代)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与“文部”(负责文化、教育事务的部门)相对比。
工部局的词源直接来自于明清时期的官制体系。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词汇逐渐从日常语言中消失,但在历史研究和文献中仍然保留其特定的含义和用法。
在古代**,工部局代表了国家对基础设施和工程技术的重视。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依赖,以及官僚体系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工部局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官僚体系和工程技术,带来一种历史悠久和权威的感觉。它也可能让人思考古代与现代在工程管理和技术发展上的差异。
由于工部局是一个历史术语,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然而,在学*和研究**古代历史时,了解工部局的职能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工部局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背景元素,用来描绘古代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实施过程。
工部局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建筑工地、水利工程的景象,或者是古代官员讨论工程项目的场景。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可以通过历史纪录片或重建的场景来实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机构可能被称为“公共工程部”或“建设部”,负责类似的事务。这些机构在不同文化中的名称和职能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
工部局作为一个历史术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在理解和研究古代官制和工程技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社会结构和技术发展。
1.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
2.
【部】
(形声。从邑,(fǒu)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汉地名。约在今甘肃省天水、清水、秦安、两当、礼县、徽县一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部,天水狄部。
3.
【局】
(会意。从口,从尺。“尺”示规矩法度。口易出错,故以尺相拘束。本义:局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局,促也。 、 《诗·小雅·正月》-不敢不局。 、 潘民《乘舆箴》-意局而辞野。
【组词】
局守、 局定、 局囿、 局滞、 局蹐、 局脊、 局数、 局趣、 局局蹐蹐、 局促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