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0:0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0:03:47
“佻狡”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佻”和“狡”。其中,“佻”通常指轻浮、不稳重,而“狡”则指狡猾、诡计多端。结合起来,“佻狡”形容一个人既轻浮又不老实,行为狡猾,不够真诚。
在文学作品中,“佻狡”常用来形容那些表面轻浮、内心狡诈的角色,如某些反派或不值得信赖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或性格,表达对其的不满或警惕。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可能会用“佻狡”来描述某些特定的行为模式或人格特征。
“佻”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轻浮、不稳重。“狡”字则源于古代汉语,意为狡猾、诡计多端。这两个字结合成“佻狡”,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这一用法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现代汉语中继续沿用。
在**传统文化中,诚实和稳重是被高度推崇的品质。因此,“佻狡”这一词汇往往带有负面色彩,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悖。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仍然用来批评那些行为不端、不够真诚的人。
“佻狡”这个词给人一种不信任和警惕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表面友好、实则心机深沉的人,可能会引起人们的防备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表面上友好,但实际上心机颇深的人,他们的行为让我想到了“佻狡”这个词。这种经历让我更加警惕,学会了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判断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佻狡的笑,掩不住心底的阴霾, 轻浮的言,藏不住算计的痕迹。
视觉上,“佻狡”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表面光鲜、实则暗藏玄机的人或场景。听觉上,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表面甜言蜜语、实则心怀不轨的对话。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ly”或“cunning”,它们也用来形容那些狡猾、不真诚的人。不同文化中对这类行为的评价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含义相似。
通过对“佻狡”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人性和行为中的作用。这个词不仅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对某些人的看法,也提醒我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警惕和真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丰富表达方式和提高沟通效果至关重要。
1.
【佻】
(形声。从人,兆声。本义:轻薄,言语举止随便,不庄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佻,愉也。 、 《诗·小雅·鹿鸣》-视民不佻。 、 《尔雅》-佻,偷也。 、 《国语·周语》-奸人为佻。 、 《楚辞·离骚》-雄鸠之鸣逝兮,予犹恶其佻巧。 、 《韩非子·诡使》-险躁佻反覆,谓之“智”。
【组词】
佻巧、 佻脱、 佻率、 佻横、 佻险、 佻轻、 佻环、 佻狡、 佻侻、 佻急、 佻谬
窃取。
【引证】
《国语·周语中》-而卻至佻天之功以为己力,不亦难乎? 、 《抱扑子·外篇·刺骄》-或佻窃虚名,而躬自为之。
2.
【狡】
(形声。从犬,交声。本义:小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狡,少狗也。匈奴地有狡犬,巨口而黑身。 、 《淮南子·俶真》-狡狗之死也。
【组词】
狡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