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2:21
“发凡举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发起凡例并举例说明”。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在阐述某个主题或规则时,首先提出基本原则或概要,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和阐释。
“发凡举例”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其字面意思,即发起凡例并举例说明。在汉语中,这个成语的使用历史较长,主要用于教育和学术领域,用以强调通过具体例子来阐释抽象概念的重要性。
在**传统文化中,教育强调“知行合一”,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发凡举例”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教育理念,即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这个成语给人以严谨和系统的感觉,联想到了教育过程中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它让人想到在学*和工作中,系统地组织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性。
在准备学术报告时,我经常使用“发凡举例”的方法来确保我的观点清晰且易于理解。通过先概述再举例的方式,我能够更好地与听众沟通。
在创作一首关于学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写: “发凡举例,智慧之光, 理论实践,相得益彰。 抽象概念,具体形象, 学之路,清晰明亮。”
想象一个教师在黑板上先画出知识框架,然后逐步填充具体例子,这个过程可以带来视觉上的条理感和听觉上的讲解节奏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utline and illustrate”,强调通过概述和具体例子来阐释主题。
“发凡举例”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成语,它不仅在学术和教育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在日常沟通中帮助我们更有效地传达信息。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个成语,我能够更好地组织我的思维和表达,使我的沟通更加清晰和有逻辑。
时编摩之士,皆山林布衣,发凡举例,一仰于濂。
1.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2.
【凡】
(象形。金文字形,象造器之模范形。①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②引申义:凡是,表示概括)。
凡是,一切。
【引证】
《广雅》-凡,皆也。 、 《三苍》-凡,数之总名也。 、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凡者,独举其大事也。号凡而略,名目而详。 、 《书·微子》。郑注:“犹皆也。”-凡有辜罪。 、 《周礼·春官序》-凡内女之有爵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凡所应有。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 宋·沈括《梦溪笔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组词】
凡有、 凡此
3.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举,对举也。 、 《广韵》-举,擎也。 、 《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 、 《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
【组词】
举桉、 举案
4.
【例】
(形声。从人,列声。本义:比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礼记服问:上附下附,列也。公别比例之义。古只作列,此字后出。-例,比也。 、 元·刘壎《隐居通议·欧阳公》-举此以例其余。
【组词】
溯古例今;以此例比
类;列。
【引证】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组词】
不在此例;例及、 例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