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4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45:07
词汇“昧私”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昧私”字面意思是指隐藏或隐瞒私心、私欲。其中,“昧”有隐藏、不明的意思,“私”则指个人的、私人的事物,特别是指私心、私利。
由于“昧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出现这个词,用以描述某人隐藏自己的私心,不公开自己的真实意图。
“昧私”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汉语,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因此其演变和变化不大。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公私分明,反对昧私行为。在现代社会,这种价值观仍然被提倡,尤其是在公共管理和官员行为中。
“昧私”这个词给人一种负面情感,联想到不诚实、不透明和自私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听说某些人昧私的行为,例如在工作中有人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团队或公司的利益。
在创作中,可以将“昧私”用于描述一个复杂的人物角色,揭示其表面行为与内心真实意图之间的矛盾。
由于“昧私”不是一个视觉或听觉上常见的词汇,它可能不会立即引发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实现,例如英语中的“hide one's self-interest”。
“昧私”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揭示了人性中的一种负面特质,即隐藏自己的私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描述复杂的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
1.
【昧】
(形声。从日,未声。从日,与光线有关。本义:昏暗不明)。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四》-昧,冥也。 、 《书·牧誓》-时甲子昧爽。 、 《楚辞·九章·怀沙》-日昧昧其将暮。 、 《荀子·哀公》。注:“昧,闇;爽,明也。谓初晓尚暗之时。”-君昧爽而栉冠。 、 《淮南子·原道》-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 、 《后汉书·苏竟传》-虽昧必亮。 、 《战国策·赵策》-愚者昧于成事。 、 《楚辞·离骚》-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轻身而昧大义。
【组词】
昧旦、 昧然、 昧昧、 昧色、 昧明
2.
【私】
(形声。从禾,厶(sī)声。本义:禾;庄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盖禾有名私者也。”-私,禾也。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