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2:0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2:03:13
“不左右袒”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既不偏向左边,也不偏向右边,形容处理事情公正无私,不偏不倚。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中立和公正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不左右袒”常用来形容人物性格或行为上的公正无私,如在历史小说中描述一位清廉的官员。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赞扬某人在争议中保持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在法律或政治领域,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强调决策的公正性。
“不左右袒”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礼仪文化,古人认为在处理事务时应保持中立,不偏向任何一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强调公正和中立的重要性。
在**传统文化中,公正无私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这个成语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强调公平正义的场合,如法律、教育和社会管理等领域。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直、公正的正面情感联想,让人联想到清廉的官员、公正的法官等形象。在个人表达中,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论述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朋友间的争论中,作为调解者保持了不左右袒的态度,最终帮助双方达成了共识,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纷争的世界里,我愿做那不左右袒的灯塔,指引公正的方向。”
想象一位法官在法庭上公正地审理案件,周围是庄重的氛围和肃穆的音乐,这种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不左右袒”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be impartial”或“to be unbiased”,强调的是不偏不倚的态度,与“不左右袒”有相似的含义。
“不左右袒”这个成语在强调公正和中立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文学、法律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体现出其深刻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深度。
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
王成又懦,不敢为左右袒。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左】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手的象形。本义:辅佐,从旁帮助 同: 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俗字作“佐”。-左,手相左助也。 、 《易·象上传》-以左右民。 、 《虞书》-予欲左右有民。 、 《诗·商颂·长发》-实左右商王。 、 《周礼·士师》-以左右刑罚。 、 《礼记·檀弓》。注:“谓扶持之。”-左右就养无方。 、 《易·泰》-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 《后汉书·殇帝纪》-朕且继礼左助听政。
3.
【右】
(会意。从口,从又(手)。口手并用帮助别人。本义:右助。见《说文》。这个意义后来写作“佑”)。
助;帮助。后多作“佑”。
【引证】
《说文》。字亦作佑。-右,手口相助也。 、 《易·系辞》-右者,助也。 、 《周礼·士师》。注:“左右,助也。”-以左右刑罚。 、 《左传·襄公十年》。注:“助也。”-王右伯舆。 、 《诗·大雅·嘉乐》-保右命之。
【组词】
右援、 右序、 右饷、 右与
4.
【袒】
(形声。从衣,旦声。本义:绽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袒,衣缝解也。
1. 【右袒】 脱右袖,露出右臂﹑右肩。《汉书.高后纪》"勃入军门,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军皆左袒。"后以"右袒"表示倒向不义者一方; 脱右袖,露出右臂﹑右肩。佛教礼仪之一。
2. 【左右】 左面和右面左右手|前后左右|两幢房子左右相对; 两边;附近他看看左右都没有人; 事情的两个方面左右为难|左右逢源|左右亿; 侍从;手下人既毕,左右方至|左右fea2O潞蒙打; 辅助以公用经术左右先帝五年,稔闻其德; 操纵;支配左右局势|我可不愿意为他所左右; 上下,表示概数三十岁左右|一小时左右|他身高170米左右; 副词。反正;大不了左右是错,索性做了|左右做我不着|左右我是外人,多早晚我死了,你们就清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