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3:23
“于右任”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他生于1879年,卒于19年,是中华民国的开国元勋之一,曾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等职。于右任在书法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被誉为“书圣”,其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在文学语境中,“于右任”常被提及作为书法艺术的典范,其诗词和书法作品常被引用和研究。在口语中,提到“于右任”通常是指向他的政治和艺术成就。在专业领域,如书法、历史和政治学,他的名字经常出现在相关的学术讨论和研究中。
同义词:无,因为“于右任”是一个专有名词,没有直接的同义词。 反义词:无,同样因为其专有性,没有反义词。
“于右任”这个名字来源于其家族姓氏“于”和个人的名字“右任”。在历史上,他的名字和成就被广泛记录和传承,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于右任在**文化和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他的书法艺术和政治理念影响了许多人。在台湾,他的名字和作品被广泛尊重和研究,是中华民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到“于右任”,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他的书法艺术的高超和他在政治上的贡献。他的形象常常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联系在一起。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提到“于右任”,可能会是在讨论书法艺术或者历史话题时。例如,在书法展览中,可能会看到于右任的作品,并对其艺术成就进行讨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墨香飘溢,于右任的笔下,字字如龙,诉说着千年的风雅。”
视觉上,于右任的书法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其笔触有力,结构和谐。听觉上,提到他的名字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回声和文化的传承。
由于“于右任”是一个特定的人物名称,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较少,但在东亚文化圈中,他的名字和成就是广为人知的。
“于右任”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成就。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专有名词,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2.
【右】
(会意。从口,从又(手)。口手并用帮助别人。本义:右助。见《说文》。这个意义后来写作“佑”)。
助;帮助。后多作“佑”。
【引证】
《说文》。字亦作佑。-右,手口相助也。 、 《易·系辞》-右者,助也。 、 《周礼·士师》。注:“左右,助也。”-以左右刑罚。 、 《左传·襄公十年》。注:“助也。”-王右伯舆。 、 《诗·大雅·嘉乐》-保右命之。
【组词】
右援、 右序、 右饷、 右与
3.
【任】
(形声。从人,壬(rén)声。甲骨文字形。壬是任的初文。壬即担荷的担子的竖立形。本义:挑担;荷;肩负)。
同本义。
【引证】
郭璞《江赋》-悲灵均之任石。 、 《诗·大雅·生民》。注:“任,犹抱也。”-是任是负。 、 《国语·齐语》。注:“任,抱也。”-负任担荷。 、 《国语·齐语》。注;“犹抱也。”-负任儋荷。 、 《楚辞·悲回风》-任重石之何益。
【组词】
任石、 任车、 任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