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5:19
“不偏不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既不偏向这一边,也不偏向那一边,形容处理事情公正,没有偏向。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中立和公正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
“不偏不倚”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对公正和中立的追求。在古代文献中,如《尚书》等,已有对公正无私的论述,这个词在历史演变中保持了其核心意义,即公正和中立。
在**传统文化中,“不偏不倚”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相呼应,强调在处理事务时应保持中立和公正,避免极端和偏颇。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正面的,联想到的是公正和诚信的形象。在表达中,使用这个词可以增强论述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参与社区服务时,被要求保持不偏不倚的态度,确保服务的公平分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公正的天平上,不偏不倚,衡量着每一份爱与恨。”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平衡的天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法庭上的宣判声,强调公正无私。
在英语中,“impartial”和“unbiased”可以对应“不偏不倚”,都强调中立和公正。
“不偏不倚”这个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帮助我准确表达公正和中立的态度,也让我在处理事务时更加注重公平性。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能灵活运用在不同的语境中。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只要办理得人,~,合乎中庸,一以国粹为归宿,那是决无流弊的。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偏】
(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偏,颇也。 、 《书·洪范》-无偏无颇。 、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势有偏侧。
【组词】
偏岸、 偏偏倒倒、 偏侧、 偏倒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倚】
(形声。从人,奇声。本义:斜靠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倚,依也。 、 《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 、 《史记·刺客列传》-倚柱而笑。 、 《韩非子·内储说下》-倚于郎门。 、 《韩非子·解老》-故曰:“祸兮福之所倚。 、 唐·柳宗元《三戒》-荡倚冲冒。 、 、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倚望、 倚身、 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