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2:30
不差累黍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丝毫不差,非常精确。其中,“不差”表示没有差错,“累黍”是古代计量单位,比喻极小的数量。整个成语用来形容计算或描述的精确度极高,没有丝毫误差。
在文学作品中,不差累黍 常用于形容计算、测量或描述的精确性,如在描述科学实验结果、历史**的细节或艺术作品的精细程度时。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需要强调精确度的专业领域,如数学、物理或工程学中,可能会被提及。
不差累黍 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对计量单位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需要强调精确度的场合,但其基本含义和用法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精确和细致被视为重要的品质,不差累黍** 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在社会交往和专业领域中,精确的描述和计算被高度重视,这个成语因此具有积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不差累黍 给人以严谨、精确和可靠的印象。在需要强调精确度的场合,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科学实验报告中使用过不差累黍 来形容数据的准确性,这帮助我赢得了教授的认可。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星辰运行,不差累黍,
宇宙之谜,精确无误。
不差累黍 可以联想到精密仪器的工作声音,或是细致入微的画面,如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o the nth degree" 或 "to the last detail",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强调了精确和细致。
不差累黍 是一个强调精确度和细致的成语,适用于需要高度准确性的场合。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汉语词汇,也帮助我在专业和学术表达中更加精确和有说服力。
权经重者不失黍累。
并行而上,~。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差】
限度;界限。
【引证】
《后汉书》-轻用人力,缮修宫宇,出入无节,喜怒过差。
3.
【累】
罪行;过失。
【引证】
《世说新语》-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
【组词】
罪累
4.
【黍】
(形声。从禾,雨省声。本义:植物名。亦称“稷”、“糜子”)。
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引证】
《说文》。按,今北方谓之黄米。-黍,禾属而黏者也。 、 《礼记·月令》。注:“黍火谷。”-天子乃以雏尝黍。 、 《礼记·曲礼》-黍白芗合。 、 《诗·魏风·硕鼠》-无食我黍。 、 《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组词】
黍离、 黍酒、 黍醅、 黍月霍、 黍谷生春
1. 【累黍】 古代以黍粒为计量基准。累黍,谓按一定方式排列黍粒以定分﹑寸﹑尺及音律律管的长度;同时定合﹑升﹑斗﹑斛以计容量,定铢﹑两﹑斤﹑钧﹑石以计重量。三者互相参校。见《汉书.律历志上》; 指极微小之量; 指累积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