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4:20
“妙语惊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说话或写作时使用的巧妙、精彩的语言能够让人感到惊讶或赞叹。这个成语强调了语言的巧妙和出人意料的效果,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辞或文字非常出色,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文学作品中,“妙语惊人”常用来形容作者的文笔或某个角色的言辞,如小说中的智者或辩论家。在口语交流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赞美某人的机智或幽默感。在专业领域,如演讲或辩论中,它可以用来评价某人的论点或表达方式。
同义词:
反义词:
“妙语惊人”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于语言艺术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也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和各种专业场合。
在文化中,语言的艺术一直被高度重视,因此“妙语惊人”这样的成语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它反映了人对于智慧和机智的赞赏,以及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赞叹和敬佩。它让人联想到那些能够用语言打动人心、解决问题或带来欢乐的场景。在思维和表达中,它鼓励人们追求语言的精妙和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的课堂讲解总是妙语惊人,能够用简单而深刻的话语解释复杂的概念,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妙语惊人”:
春风拂面,花开满园,
诗人笔下,妙语惊人。
一句一世界,一字一天地,
语言的魔法,心灵的启迪。
想象一个充满智慧的老人,坐在书桌前,手中拿着羽毛笔,正在书写着让人惊叹的诗句。背景音乐可以是古典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witty remark”或“a clever saying”,它们都强调了语言的巧妙和智慧。不同文化中对于语言艺术的赞赏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语言能力的重视。
“妙语惊人”这个成语不仅是对语言艺术的赞美,也是对智慧和机智的认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要追求语言的精妙和效果,用恰当的言辞打动人心。通过学和应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意识到语言的力量和艺术性,以及它在沟通和表达中的重要性。
扫花坐卧吹,妙语益难忘。
说什么可以不考虑出奇制胜,怎么说却要求~。
1.
【妙】
(会意兼形声。从女,从少,少亦声。美妙少女。本义:美,好)。
同本义。
【引证】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尽所历妙。
【组词】
天镜之句为妙;妙巧、 妙香、 妙丽、 妙观、 妙引、 妙色
2.
【语】
告诉,使知道。
【引证】
《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 《论语·阳货》-吾语女。 、 《三国志·方使传》-若引其许,若至,语人。 、 晋·干宝《搜神记》-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贫者语于富者曰…
【组词】
语言、 语其友;不以语人
3.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4.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