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4:21
词汇“棠郊成政”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词汇,它似乎是由几个汉字组合而成的,但并没有明确的标准解释或广泛认可的含义。因此,我将尝试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分析这个词汇。
“棠郊成政”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在棠树(一种树)附近的郊外地区形成了某种政治秩序或行政管理。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这个解释仅仅是基于字面意义的推测。
由于“棠郊成政”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如果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可能是作者创造的一个特定场景或象征,用以表达某种政治理想或历史变迁。
由于词汇的非标准性,很难提供具体的例句。如果硬要创造一个,可能是:“在古老的棠郊,成政的理想终于得以实现。”
由于“棠郊成政”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很难找到确切的同义词或反义词。如果将其理解为在某个地方建立政治秩序,那么同义词可能是“立政”、“治国”等,反义词可能是“乱政”、“无政府”等。
由于“棠郊成政”不是一个已知的词汇,其词源和演变无从谈起。
如果“棠郊成政”出现在某个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它可能反映了作者对于政治秩序或社会管理的某种理想或批判。
对于这个词汇,可能的情感反应和联想取决于个人的文化背景和阅读经验。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或是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由于词汇的非标准性,个人应用可能非常有限。如果在一个特定的文学创作或历史研究中遇到,可能会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其含义。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创造性地使用这个词汇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政治理想或历史场景,例如:“在棠郊成政的岁月里,人们共享着和平与繁荣。”
由于词汇的具体含义不明确,视觉和听觉联想可能更多依赖于个人的想象。它可能让人想到宁静的乡村景象,或是古代政治**的场景。
由于“棠郊成政”不是一个标准词汇,跨文化比较不适用。
“棠郊成政”作为一个非标准词汇,其理解和应用需要依赖于具体的语境和个人的创造性解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可能作为一个有趣的创作元素,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理解力。
1.
【棠】
(形声。从木,尚声。本义:乔木名) 同本义。甘棠,有红、白两种。白棠即棠梨。
【引证】
《说文》-棠,牡曰棠,牝曰杜。 、 李洞《绣岭宫词》-野棠开尽飘香玉。
2.
【郊】
(形声。从邑,交声。从“邑”,表示与城郭、行政区域有关。本义:上古时代国都外百里以内的地区称“郊”)。
郊区。
【引证】
《说文》。按,周时距离国都五十里的地方叫近郊,百里的地方叫远郊。-郊,距国百里为郊。 、 《诗·魏风·硕鼠》-适彼乐郊。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素服郊次。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洒江郊。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始知郊田。 、 《尔雅·释地》-邑外谓之郊。 、 《周礼·质人》。注:“远郊也。”-郊二旬。 、 《仪礼·觐礼》。注:“谓近郊。”-至于郊。
【组词】
郊祀、 郊圻、 郊里
3.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4.
【政】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pū)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政,正也。 、 《论语·有政》马注-政者,有所改更匡正。 、 《墨子·天志上》-必从上之政下。 、 清·秋瑾《致琴文书》-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
【组词】
正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