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9:00
“捧心效西子”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学作品。字面意思是模仿西施捧心的动作,比喻女子模仿西施的美丽姿态。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传说她因心痛而捧心,更显楚楚动人。
“捧心效西子”源自古代对西施的传说和文学描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固定下来,成为形容女子模仿西施美丽姿态的特定表达。
在**文化中,西施被视为美的象征,她的故事和形象在文学和艺术中广泛流传。因此,“捧心效西子”这个成语也承载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模仿的文化内涵。
这个成语给人以美的联想,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刻意模仿的姿态。它可能引发对美的欣赏,也可能让人思考模仿与真实之间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被直接使用,但在讨论文学作品或艺术表演时,它是一个有用的表达工具。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花前,她捧心效西子,一颦一笑皆成诗。”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女子模仿西施捧心的动作,展现出一种古典美的姿态。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典音乐或戏曲中的婉转旋律。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对当地文化中的美丽象征人物的模仿来实现。
“捧心效西子”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它不仅是对美的模仿,也是对古典文化的一种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文化深度。
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我岂医巫魇胜者耶?汝欲自~耳。
1.
【捧】
(形声。从手,奉声。本义:两手承托。古多作“奉”)。
同本义。
【引证】
《广韵》-捧,两手承也。 、 《穆天子传》。注:“捧,两手持也。”-捧馈而哭。 、 《后汉书·朱浮传》-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 、 晋·干宝《搜神记》-两手捧头及剑奉之。
【组词】
捧戴、 捧脚、 捧檄、 捧头鼠窜、 捧茗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效】
(形声。从攴(pū),交声。“攴”有致力的意思。本义:献出;尽力)。
同本义。
【引证】
《左传》-司城荡意诸来奔,效节于府人而出。 、 《史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
【组词】
效力;效绩、 效玺、 效己、 效芹
4.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 、 《敦煌曲子词集》-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
【组词】
西迟
5.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