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1:53
“不效”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没有效果、不起作用或无效。它通常用来描述某种行为、方法或药物等未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在文学中,“不效”可以用来描绘人物的努力或尝试最终失败的情景,增加故事的戏剧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不效”来表达对某件事情结果的失望或无奈。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科学研究中,“不效”可能用来描述实验或治疗未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强调点不同,例如“无效”更偏向于客观描述,而“徒劳”则带有更强烈的情感色彩,表示努力白费。
“不效”由“不”和“效”两个字组成。“不”表示否定,“效”表示效果或作用。在古代汉语中,“效”已有效果、效力的含义,而“不效”则是其否定形式,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一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
在**文化中,“不效”常常与努力和结果的辩证关系相关联。人们普遍认为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效”提醒我们,即使付出了努力,也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这种观念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不效”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失望或挫败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努力后的空虚和无奈,有时也会引发对更深层次原因的思考,比如方法是否正确、条件是否具备等。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尝试过一种新的学方法,但最终发现它并不效,这让我意识到需要不断尝试和调整,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方式。
在诗歌中,可以将“不效”融入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如“春风不效,花儿依旧凋零”,表达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
视觉上,“不效”可能让人联想到灰暗的画面,如枯萎的植物或破败的景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闷或失望的声音,如叹息或低沉的音乐。
在英语中,“不效”可以对应为“ineffective”或“not work”。不同文化中对“不效”的理解和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含义都是指某种行为或事物未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通过对“不效”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情感色彩。这个词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时要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同时也反映了语言在表达复杂情感和概念时的丰富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准确传达思想和情感至关重要。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效】
(形声。从攴(pū),交声。“攴”有致力的意思。本义:献出;尽力)。
同本义。
【引证】
《左传》-司城荡意诸来奔,效节于府人而出。 、 《史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
【组词】
效力;效绩、 效玺、 效己、 效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