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5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59:01
“两级师范学堂”是指在**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设立的一种教育机构,旨在培养初级和高级的师范教育人才。这种学堂通常分为两个级别:初级师范学堂和优级师范学堂。初级师范学堂主要培养小学教师,而优级师范学堂则培养中学教师。
在文学作品中,“两级师范学堂”可能被用来描绘那个时代的教育场景或人物背景。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教育史或历史学术讨论中,它是一个重要的专业术语。
“两级师范学堂”这个词汇源于**清朝末年的教育改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师范学校”、“教育学院”等现代教育术语所取代。
在**近代史上,两级师范学堂的建立是对传统教育体系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现代教育的需求和追求。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近代教育的艰辛历程和那些为教育事业奉献的人们,带来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敬意。
在我的学*过程中,我曾研究过两级师范学堂的历史,这让我对**近代教育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那两级师范学堂的岁月里,知识的种子悄然播下,等待着春风的吹拂。”
想象一下,古老的学堂里,书声琅琅,学生们认真听讲,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古筝的悠扬旋律,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在其他国家,类似的教育机构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结构,例如在英国有“师范学院”(Training College),在美国有“师范学校”(Normal School)。
“两级师范学堂”这个词汇虽然现在已经不太常用,但它是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理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历史词汇有助于我更全面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1.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2.
【级】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及声。本义:丝的次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本谓丝之次弟,故其字从系。引申为凡次弟之称。”-级,丝次弟也。
3.
【师】
(会意。从币,从垖。垖(duī)是小土山,帀(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师,二千五百人为师。 、 《书·伪泰誓》-王乃犬巡六师。 、 《诗·小雅·采芑》-陈师鞠旅。 、 《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
4. 【范】 (形声。从车,笵(fàn)省声。本义:古代遇大事出车,先辗过祭坛及祭牲的一种祭祀活动,祭路神)。 同本义。
5.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6.
【堂】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堂,殿也。 、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书·顾命》-立于西堂。 、 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燕坐于华堂之上。 、 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华堂旅会。
【组词】
堂上、 堂下、 堂宇、 堂事、 堂阶、 堂阁、 堂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