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4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45:09
“两脚书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像书橱一样,有两只脚。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虽然学识渊博,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只会纸上谈兵,不能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文学作品中,“两脚书橱”常用来讽刺那些只会读书而不会实践的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
“两脚书橱”这个成语的词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反映了古代**对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一种形象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读书被视为提升个人修养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过度强调书本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导致“两脚书橱”这一现象的出现。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提醒人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轻微的贬义,让人联想到那些只会空谈理论而不会实际操作的人。它提醒我们在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避免成为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经常提醒他们不要成为“两脚书橱”,鼓励他们在学*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诗歌中,可以将“两脚书橱”融入到对知识的赞美和对实践的呼唤中:
书页翻飞,智慧的火花, 勿做两脚书橱,实践是真知的光。
想象一个堆满书籍的房间,一个人站在书堆中,手中拿着书本,却不知如何应用书中的知识。这种场景可以引发对“两脚书橱”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翻书的声音,以及对知识的讨论和辩论。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rmchair theorist”或“bookworm”,它们都指那些过度依赖书本知识而缺乏实际经验的人。
“两脚书橱”这个成语提醒我们,知识的学不应仅限于书本,而应通过实践来深化和应用。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帮助我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并在教育他人时强调这一点。
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
俗谚谓为~,记诵日多,多益为累,及伸纸落笔时,胸如乱丝。
1.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2.
【脚】
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引证】
《说文》-崛,山短高也。 、 《埤苍》-崛,特立也。 、 张衡《西京赋》-神明崛其特起。 、 《文选·扬雄·甘泉赋》-洪台崛其独出兮。
【组词】
脚儿、 脚色
3.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
4.
【橱】
(形声。从木,厨声。本义: 放置东西的家具)同本义
【组词】
橱子、 橱簏、 衣橱、 碗橱儿、 壁橱、 书橱
1. 【书橱】 书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