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4:06
“推舟于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试图在陆地上推船,比喻做事情的方法或方向完全错误,导致事倍功半或根本无法达成目标。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讽刺那些不明智或荒谬的行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批评某人的决策或行动方式明显不合理。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经济学,它可能用来描述策略上的重大失误。
“推舟于陆”出自《战国策·齐策二》,原文是“推舟于陆,行之难者,何也?”用来比喻不切实际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用以批评错误的决策或方法。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实事求是,避免盲目行动。它强调了策略和方法的重要性,反映了人重视实际效果和效率的价值观。
这个成语给人以荒谬和无奈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看似努力却方向错误的场景,引发对效率和智慧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项目因为方向错误而最终失败,这时“推舟于陆”这个成语就非常贴切地描述了那种情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推舟于陆,星辰指引何方?徒劳夜行,梦回水乡。”
想象一个人在干燥的土地上推着一艘木船,周围是荒凉的景象,这种画面给人一种荒谬和无助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ushing a rope”,意指做无用功,但不如“推舟于陆”形象生动。
“推舟于陆”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方法和方向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仔细考虑方法是否得当,避免无谓的努力和资源的浪费。
春秋时期,孔子从鲁国西行到卫国去游说推行先王的仁义之道。学生颜渊问鲁国太师金能否成功。师金说:“推行先王已用过早已废弃的仁义之道就像祭祀用的草狗一样无用,他这样做就像把船推到陆地上希望代替车一样劳而无功。”
你这样做就等于是~。
1.
【推】
(形声。从手,隹(zhuī)声。本义:手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或向前移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推,排也。 、 《仓颉篇》-推,軵也,前也。 、 《孟子·万章上》-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 《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推堕附马河中。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始欲着推字。 、
【组词】
推毂、 推抢、 推沟、 推行、 推引、 推天抢地、 推转
2.
【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船形。两边象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多起来。本义: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 、 《方言九》-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 、 《考工记·总目》-作舟以行水。 、 《墨子·节用》。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为之,曰俞,后因集板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舟以行川谷。 、 《易·系辞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 、 《诗·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 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宋·苏轼《石钟山记》-舟人大恐。(舟人,船夫)。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舟人指点。
【组词】
舟人、 舟次、 舟牧、 舟师、 舟航、 舟梁
3.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4.
【陆】
(会意。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从坴(lù),土块很大。“坴”亦兼表字音。本义:陆地,高而平的地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陆,高平地。 、 《易·渐卦》-鸿渐于陆。 、 《国语·齐语》-陵阜陆墐。 、 《穆天子传》三-陵衍平陆。 、 宋·周敦颐《爱莲说》-水陆草木。 、 《资治通鉴》-水陆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