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2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20:09
“愁吟”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愁”和“吟”两个字组成。其中,“愁”表示忧愁、悲伤的情绪,“吟”则是指吟咏、吟唱,通常带有抒发情感的意味。因此,“愁吟”字面意思是指因忧愁而吟咏,即带着忧愁的情绪吟唱或吟诵。
在文学语境中,“愁吟”常用于描述诗人或文人因忧愁而吟咏诗歌,表达内心的哀伤和苦闷。例如,古代诗人在遭遇挫折或离别时,可能会“愁吟”以抒发情感。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人沉浸在悲伤情绪中并以此方式表达时,仍可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愁吟”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尤其在诗词中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用于表达忧愁情绪的吟咏。
在**传统文化中,诗歌和吟咏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愁吟”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成为文人抒发忧愁情感的一种典型表现。
“愁吟”这个词带有一种深沉的忧郁和哀伤感,让人联想到孤独、寂寞和无法言说的痛苦。它可能让人想起古代文人在月光下吟咏的情景,或是现代人在夜深人静时独自抒发情感的画面。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诗歌朗诵会上听到一位诗人用“愁吟”的方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那种深沉的情感和吟咏的韵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愁吟”:
月光洒在窗前,
我愁吟着古老的诗篇。
心中的忧愁如潮水,
在夜的静谧中蔓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文人在月光下独自吟咏的画面,背景是静谧的夜晚和淡淡的月光。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低沉的吟咏声,伴随着夜晚的虫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ournful singing”或“sad chanting”,但这些表达不如“愁吟”那样富有诗意和情感深度。
“愁吟”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文学价值。它不仅表达了忧愁的情绪,还体现了吟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情感表达和文学创作。
1.
【愁】
(形声。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愁,忧也。 、 《礼记·哀公问》-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 《荀子·脩身》-见善愀然。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 、 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胡。 、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组词】
不愁吃,不愁穿;愁坐、 愁思、 愁绝、 愁怀勃勃、 愁海
2.
【吟】
(形声。从口,今声。唫为吟的本字。本义:呻吟、叹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吟,呻也。 、 《苍颉篇》-吟,叹也。 、 《素问·宝命全形论》。注:“谓吟叹也。”-呿吟至微。 、 《战国策·楚策》-昼吟宵哭。 、 明·何景明《陇右行送徐少参》-相送悲吟不尽情,关山陇坂高无极。
【组词】
吟呻、 吟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