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1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1:10:06
只身 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独自一人”,指的是一个人没有同伴或助手,单独行动或存在。
只身 在文学中常用来强调孤独、勇敢或冒险的情感。在口语中,它可能简单地指代一个人独自做某事。在专业领域,如探险或军事,它可能特指单独执行任务。
同义词:独自、孤身、单枪匹马 反义词:结伴、同行、集体
同义词中,“独自”强调没有他人陪伴,“孤身”带有更强烈的孤独感,“单枪匹马”则常用于形容勇敢无畏的单独行动。
只身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只”和“身”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历史。在古代汉语中,“只”表示单一,“身”指身体或个人,合起来即表示一个人。
在强调个人主义的文化中,只身 可能被视为一种勇敢或独立的表现。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它可能被看作是孤独或不被接受的。
只身 这个词常常引发关于孤独、勇气和自我依赖的联想。它可能让人想到独自旅行的冒险者,或是坚持自己信念的个体。
个人经历中,可能有一次只身前往陌生城市的经历,那种既兴奋又紧张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只身踏过秋叶的沉默,心中藏着春花的梦。”
只身 可能让人联想到空旷的街道、孤独的背影,或是寂静的夜晚。
在英语中,只身 可以对应“alone”或“single-handed”,用法和情感色彩相似。
只身 这个词在语言中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联想,它不仅是描述独自一人的简单词汇,更是探索个人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的桥梁。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并恰当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和理解他人的方式。
1.
【只】
(指事。小篆字形。上为“口”,下面两点表示气向下。本义:句末语气词)。
用于句末,表示终结或感叹。
【引证】
《诗·鄘风·柏舟》-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